设计和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难度大的电线电缆。
13872708856
中新网西宁1月22日电 题:青海西宁:“蒲公英”志愿服务“播撒”爱与希望
作者 胡贵龙 潘雨洁
时隔一年,青海退役军人孙万红向记者忆起西宁市公交车站路面坍塌事故的情形,彼时他刚好经过,听到有人呼救直冲上前,后因救人造成脊柱第三节粉碎性骨折。
腰伤未愈,孙万红又带着42名志愿队员参与夏季暴雨救援,“我们把淹没在水里的小车推出来,转移公交车上的乘客,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他说。
自2013年开始,孙万红积极参加捐资助学、结对照料孤寡老人、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青海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他看着队伍从*初的55人壮大到440多人,“不能说取得了多大成功,但很有成就。”他说。
目前,跟孙万红一样的注册志愿者在西宁市超过31万人,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超1100个、各类志愿者组织超3000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市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形式,打通教育、服务民众的“*后一公里”。
疫情期间,通过“邻里牵手”微信群,志愿者们听取居民诉求,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免费在社区开放的特色工作室受居民青睐,法律援助、理发、盲人按摩等服务要提前预约…
“社区志愿者还可将服务时间储存在‘银行’中,当自身遇到困难时,可从‘存折’上‘支取时间’,从提供服务者转变为享受他人的服务,”西宁市二机社区党委书记纪晓燕说,“不少人参与其中,深深感到为别人‘垫付’了爱,自己也将得到爱的回报。”
同样,在该市建成的多个绿色驿站中,志愿者们以服务换取来自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学生手工作品,奉献大爱心、收获小礼物,实现“服务+奖励”良性循环。
当“不念稿、接地气”的蒲公英宣讲队来到西宁市清华路社区,居民们拎着小马扎聚起来,方言快板“捂热”了气氛,法律、环保、教育、医疗志愿者边聊天边讲政策知识,宣讲员刘宝丽用道具演示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方法,不少人拿出手机拍摄记录。
“正如蒲公英播撒种子,我们的讲述也会悄然落入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刘宝丽说。
据悉,该市已建立政策理论宣讲、绿色发展、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健康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吸引老党员、大学生、居民、社会工作者、行业骨干、道德模范纷纷加入。
“近年来,西宁市因地制宜、创新方式,不断盘活村(社区)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按照‘民呼我应’的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拓宽与民众面对面、键对键、屏对屏的联系渠道,提高便民、惠民志愿服务水平。”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哈占图表示。(完)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